庄子:吾将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
[摘要]当我制作时,不仅忘了我是为了什么,而且忘了我在做什么,谁在做,如此,就能以技艺入道,与道冥合,从而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愉悦和安宁。
文/赵大山
庄子有一句名言,“吾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。”材者,有用也,不材者,无用也。材与不材之间,也就是有用与无用之间,这怎么理解?我们且看这句话的出处。
吾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(资料图)
《庄子·山木》记载,庄子带着弟子去山中游玩,看见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,伐木人在树下休息,却不砍伐它。庄子问这是什么原因。伐木人说,这棵树没什么用。
傍晚时分,庄子一行下山,借住在朋友家。朋友很高兴,吩咐仆人杀鹅款待。仆人问:“一只鹅会叫,一只鹅不会叫,杀哪一只呢?”主人说:“杀那只不会叫的。”
第二天,弟子请教庄子,昨天山中的那棵树因为无用得享天年,而主人家的鹅因为无用却被杀。请问先生该如何自处呢?庄子回答说:“吾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。”
人活在世上,当掌握一门技能,才能使自己活下去。以古人来说,要么会种田,要么会打渔、打猎,要么会做手艺活……一点用都没有,从哪里获得生活资源呢?所以,人一定要有用。
《庄子》里有许多神奇的工匠,比如以解剖牛天下闻名的庖丁,大司马家做了一辈子带钩的老人,善于作鐻的梓庆,孔子去楚国路上遇见的粘蝉老人……他们有一技之长,活得充实而快乐。
工匠(资料图)
这些匠人所具备的技艺,使他们在世间游刃有余,这是世人应该效仿的吧。我们至少应该掌握一门技能,才能在人间正常的生活。
庄子说,人要有用。是这个意思吧。
庄子又说,人要无用。又是什么意思呢?
我们可以看看和庄子同时代的两个人,一个是商鞅,一个是吴起。商鞅初次见秦孝公,说之以帝道。孝公听了连连打哈欠,事后责骂推荐他的人,怎么带这么一个没谱的人见我!第二次见孝公,商鞅说之以王道,孝公听了觉得不错,但不能用。第三次商鞅大谈霸道。孝公听得入了迷,不知不觉间坐席向商鞅这边移动,连谈数日意犹未尽。商鞅出来后说,霸道可使秦国强盛于一时,但想建立商、周那样伟大的王朝就不可能了。
商鞅明明知道霸道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法,但为了个人的飞黄腾达,也顾不了那么多了。
吴起是卫国人,家境殷实,他有当官的瘾,花光了家财却没有弄到一官半职,乡人嘲笑他,他一怒之下杀了三十余人,逃到国外去。他的母亲追出来送他,他咬破胳膊发誓,孩儿不能做到卿相,绝不回来。
吴起到了鲁国,跟随曾参的儿子曾申学习儒术。吴起的母亲去逝了,吴起竟然不回家奔丧,曾申与他断绝了关系。吴起于是弃儒学兵。
齐国攻打鲁国,鲁穆公想任用吴起,但有人说,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,恐怕他为齐国打算。吴起听说了,把老婆杀了,提着头去见鲁穆公。鲁穆公起用他为将,大败齐军,吴起从此崭露头角。
像商鞅、吴起这样的人,为了个人的出人头地、功名富贵,没有任何的道德原则,学术只是工具,只要哪个对自己有用,就用哪一个。但他们的结果都不好,商鞅被车裂而死,吴起被乱箭射死。
顺应自然而与之遨游(资料图)
庄子说:“小人则以身殉利,士则以身殉名,大夫则以身殉家,圣人则以身殉天下。故此数子者,事业不同,名声异号,其于伤性以身为殉,一也。”
小人、士、大夫、圣人,他们所谋小大不同,但其共同点是为了身外之物伤害自己。
庄子所说的无用,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。千万不能为了身外的功名富贵滥用自己的有用,此种有用即是伤害别人的利刃,也是戕贼自己的刀枪。
庄子说了“吾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”之后,接着说:“材与不材之间,仍然无法避免拖累。如果能够顺应自然而与之遨游,后果就不同了,可以成龙也可以成蛇,随着时势变化,不作任何执着,可以往上也可以向下,随和万物,遨游于万物没有区分的初始境地,就可以驾驭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驾驭……”
什么叫“驾驭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驾驭”呢?从梓庆做鐻的故事可以得到启发。
驾驭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驾驭(资料图)
鐻是一种野兽形状的架子,可以用来挂钟鼓。梓庆做鐻时雕刻出的动物形象,无不惟妙惟肖,看到的人惊为鬼斧神工。鲁国国君看了之后问:“你有什么窃诀吗?”
梓庆说:“我在做鐻之前,不敢损耗气力,一定要通过斋戒平静内心。斋戒三天,不敢存想奖赏爵禄;斋戒五天,不敢存想毁誉巧拙;斋戒七天,忘了自己还有形体四肢。这个时候,不再想到是为朝廷做事,只是一心专注于技巧。然后深入山林,观察树木的自然外形,遇到合适的,好像看到现成的鐻,这才动手加工。我这是用自然配合自然。做出的器物被人欣赏,大概是这个缘故吧。”
庖丁在解释他的解牛技艺时说:“臣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”庖丁解牛时,梓庆作鐻时,司马家的老人做带钩时……他们凝神专一,外在的东西统统遗忘。这个时候,反而进入了道的世界。道就是无欲、无名、无功的精神境界,制作时能够与对象合二为一,不再有任何欲望,又怎么会被外物所拖累呢?
吾将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,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,一方面我掌握一项技能,使我有用,但我不能利用技能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。
而且,这种无用之用可以再往上提升,当我制作时,不仅忘了我是为了什么,而且忘了我在做什么,谁在做,如此,就能以技艺入道,与道冥合,从而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愉悦和安宁。
(编辑:西铭)
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,文/赵大山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“腾讯道学”微信公众号!(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,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。)
- 为什么庄子说呆若木鸡达到了“德全”的境界?2019.02.15
- 且自逍遥:品《天龙八部》中人物构思与《庄子》的关联2018.09.29
相关搜索
为你推荐
-
今日夏至:阳至极 一阴生
2019-06-18 11:37:27
夏至,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。这一天,白天变得最长,之后开始慢慢变短。至,就是极,这一自然现象也体现了“物极必反”的道理。
-
避免病从口入 夏季饮食需谨慎
2019-06-17 16:42:28
夏天由于气候和人为习惯,往往存在湿热、脾虚湿困、脾胃寒湿、伤津耗气这几种情况。夏季要健康饮食就是要从避免进一步加重、并且修复这些问题入手。
-
夏至养生二三事:调息静心 常如冰雪在心
2019-06-17 16:01:02
夏季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的疾病,要明显更多一点——也就是说,错误的心理状态,往往会诱导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,最终导致疾病发生。故而夏季养生,首先要“养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