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说明

顶笠披蓑知雨来:斗笠与中国人的生活

[摘要]小斗笠,藏大道理。从中国人手边茶饮的器具,到道人、隐士身上的配饰,再到中国人的天地观,无不体现中国人的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道法自然”的思想。

文/止水

中国传统隐士形象,如樵夫、渔夫,以及诸多道人形象里,斗笠是标志式的搭配。本文从“笠”的造字结构出发、谈谈斗笠与道人形象以及中国古代的宇宙观,最后给大家介绍“斗笠盏”与宋人饮茶。

顶笠披蓑知雨来:斗笠与中国人的生活

顶笠披蓑(资料图)

无柄曰笠,有柄曰簦

顶笠披蓑知雨来:斗笠与中国人的生活

簦笠(资料图)

斗,表示形状。笠,篆文上面是一个竹子,下面是一个站立的人。表示头上戴着一个竹帽。古代与“笠”相对的,还有一个“簦”字。簦,接近于现代的伞。《篇海》中写道:“簦、笠,以竹为之。无柄曰笠,有柄曰簦。”两字合用的“簦笠”表雨具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》中写有“杜笃”英勇善战,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勇敢:“一人奋戟,三军沮败”李贤引《淮南子》注为:“狭路津关,大山石塞,龙蛇蟠,簦笠居,羊肠道,鱼笱门,一人守险,千夫弗敢过也。”

斗笠,可为人遮阳遮雨,常为道人佩戴。《道藏》所录《吕祖志》中有诗云: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大千世界须臾至,石烂松枯经几秋。”诗中吕祖将斗笠化为风帆,扇作舟,游四海只须臾间,神通广大。

丘处机祖师在《磻溪集》中写道人的形象,也是头顶斗笠:“素爱断蓬飞,野鹤孤云志。顶笠披蓑人不知,便是风狂子。”斗笠的形制,高濂在其养生著作《遵生八笺》中介绍了两种,一种叫做“云笠”:“以细藤作笠方广二尺四寸,以皂绢?之,缀簷以遮风日。”另外一种叫“叶笠”:“以竹丝为之,上以檞叶。细密铺葢,甚有道气。”两者的区别在于材质以及编制的方法。

天如盖笠

顶笠披蓑知雨来:斗笠与中国人的生活

天如盖(资料图)

关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,我们最为熟知的是“天圆地方”。什么是天圆地方?《吕氏春秋·圆道》做了阐释:“精气一上一下,圆周复杂,无所稽留,故曰天道圆。何以说地道之方也?万物殊类殊形,皆有分职,不能相为,故曰地道方。”

道教典籍中,记载了“天动地静”与“天圆地方”的联系,在《道藏》所录的《道法宗旨图衍义》中写道:“天动地静,天圆地方。动者必圆,静者必方。圆则变通,方则凝定。方如车,圆如轮,轮转则车鸣,内运则外应。”“方圆”并不是指天地的形状,而是状态,与阴阳、动静相联。

关于“天静地动”,庄子在《天运》中一连几个发问:“天其运乎?地其处乎?日月其争于所乎?孰主张是?孰维纲是?孰居无事推而行是?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?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?”

庄子并没有阐述其答案,但却隐藏着一种关系,引发后人的深思。此外,古人也提出了不同看法,即“天象盖笠,地法覆盘”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中写道:“天似盖笠,地法覆盘,天地各中高外下。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,其地最高,而滂沲四聩,三光隐映,以为昼夜。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。”意思是指天空为斗笠状,大地像一个翻口的盆。

斗笠盏

顶笠披蓑知雨来:斗笠与中国人的生活

宋北方窑酱釉斗笠盏(资料图)

斗笠形状,也被人们运用在生活方式之中。宋代是茶文化盛行的朝代,饮茶方式从唐代的煎茶转为点茶。点茶的关键在于用茶筅打茶,使得茶末上浮形成茶面,同时需要搅动泛起茶花。古代人为了使这种饮茶方式更为便捷,发明了一种实用的茶具——斗笠盏。

我们再说说“盏”这个字。本字为琖,甲骨文上面是“浅”字,下面是“皿”字,表示很浅的杯子。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:“琖,玉爵也。夏曰琖,殷曰斚,周曰爵。”意思是不同地方对其称谓不同。《扬子·方言》写道:“赵魏之间或曰盏。”

顶笠披蓑知雨来:斗笠与中国人的生活

成都·杜甫草堂(资料图)

斗笠盏,口宽杯浅,直壁小圈足。这一形制,有助于点茶时水丹青的呈现,更有助于分茶。杜甫在《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》一文中,介绍了自己心仪的一个茶杯,写道:“大邑烧瓷轻且坚,扣如哀玉锦城传;君家白碗胜霜雪,急送茅斋也可怜。”大邑,即成都。这只让杜甫心仪已久的茶杯,有一种说法便是斗笠盏的前身。宋代在茶饮发展过程中,一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,二是在茶具的实用性上,

小斗笠,藏大道理。从中国人手边茶饮的器具,到道人、隐士身上的配饰,再到中国人的天地观,无不体现中国人的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道法自然”的思想。

(编辑:西铭)

桑葚与养生:生津止渴通气血

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,文/止水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“腾讯道学”微信公众号!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,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。)

正文已结束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
责任编辑:liuyuanliu
收藏本文

相关搜索

为你推荐

  • 庄子:随贫随富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

    2019-06-24 11:46:55

    视角只盯着眼前一点,那么很多东西会看得如此之大,如此之重要。但是放眼到更大的参照系中,就会显得微不足道。

  • 今日夏至:阳至极 一阴生

    2019-06-18 11:37:27

    夏至,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。这一天,白天变得最长,之后开始慢慢变短。至,就是极,这一自然现象也体现了“物极必反”的道理。

  • 尊道且贵德 道教义理的主旨正在于此

    2019-06-18 10:58:56

    尊道,是以真一大道为宗旨;贵德,则以我之“自然”为表相而入门修行。当内外相合、道德一体时,即可称为“真人”了。

  • 避免病从口入 夏季饮食需谨慎

    2019-06-17 16:42:28

    夏天由于气候和人为习惯,往往存在湿热、脾虚湿困、脾胃寒湿、伤津耗气这几种情况。夏季要健康饮食就是要从避免进一步加重、并且修复这些问题入手。

  • 夏至养生二三事:调息静心 常如冰雪在心

    2019-06-17 16:01:02

    夏季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的疾病,要明显更多一点——也就是说,错误的心理状态,往往会诱导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,最终导致疾病发生。故而夏季养生,首先要“养神”。

  • 《道德经》中大智若愚的智慧

    2019-06-14 15:24:56

  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大智慧,就要看他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,要看他的三观。真有大智的人做事是为公的,不会只考虑到自己的眼前利益。

  • 老子智慧: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看你如何去对待

    2019-06-12 10:57:11

    掌握了辩证法,善于转化的人,能够主动把坏事向好事的方向去转,把祸转化为福,把失败转化为成功。

视频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