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说明

庄子: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

[摘要]道家注重修心炼性,唯道集虚,认为修心是明道的枢纽。“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。”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。

文/道诚

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。操场边的秋千上,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。”每当夏天来临,总会有一种昆虫,在小树林中用它那高亢嘹亮的鸣叫声,陪伴着人们一起度过这炎炎夏日。

庄子: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

蝉噪林愈静(资料图)

夏天,我们不仅能听到蝉鸣,还可以跟着庄子一起,领悟一些由蝉引发的道理。庄子以蝉喻世,通过蝉这种昆虫,给我们揭示人世间的哲理。

蟪蛄不知春秋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”。蝉有多种,蟪蛄是其中一种,夏出秋死,所以不知春秋,比喻人的话,指见识短浅。

生命受到各种限制,其中之一就是寿命的限制。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月亮的阴晴圆缺。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四季的交替运行。而人生在世几十年到百余年,谁又能清晰地知道百年之后的事情呢?

就算是当世的事情,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?其中又对多少有通透的认知呢?

庄子: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

四季变化(资料图)

榆枋之见

“我决起而飞,抢榆枋而止,时则不至,而控于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”在《庄子·逍遥游》里,蝉和斑鸠嘲笑大鹏飞往南海的理想是搞事情,瞎费劲,应该像自己一样碰到榆树、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,有时如果飞不上去,就掉在地上罢了,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?

榆枋是指榆树和枋树,比喻狭小的天地。蝉和斑鸠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,对所持的见解洋洋自得。榆枋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解。虽然受到空间的局限,但是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眼界和思想能够穿越空间的限制,尽量看到一个开阔的世界。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,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空间的大门。

庄子: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

眼界和思想(资料图)

佝偻承蜩

《庄子·达生》:孔子到楚国去,经过树林,看见一个驼背的人正用竿子粘蝉,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轻而易举。孔子说:“您的手真巧!有什么粘蝉之道吗?”

驼背的人说:“我有道。我为了提高技巧,在竹竿顶端叠上丸子,经过五、六个月的练习,累叠两个丸子可以不掉下来,失手的情况已很少;累叠三个丸子而不掉下来,那么失手的时候只有十分之一;累叠五个丸子不掉,那就像拾取东西一样容易。我粘蝉时,身体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;我对胳膊的控制,像干枯的树枝一样稳健;虽然面对广大的天地形形色色的万物,而我的心思只在蝉翼上。我心无二念,不因为其他东西而转移对蝉翼的专注,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?”

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:“运用心志不分散,就是高度凝聚精神,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!”

粘蝉虽然是小的技艺,但是也有门道,也需要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”,才能深刻领悟、精湛掌握粘蝉之道。只有用心专一,才能使精神高度地集中。视天地事物如同不存在一般,眼中只有蝉翼。掌握任何技艺,都必须专心致志,全神贯注,方有所得。?

庄子: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

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(资料图)

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

《庄子·山木》:“睹一蝉,方得美荫而忘其身,螳螂执翳而搏之,见得而忘其形;异鹊从而利之,见利而忘其真。”

庄子拿起弹弓准备打异鹊的时候,看见一只蝉,得到一块好树荫而忘记了自己的危险;藏在它身后的螳螂举臂抓住了它,螳螂有所得而忘记了自己所处的险境;异鹊从中取利而抓住了螳螂,异鹊因贪利也忘记了自己的性命之忧。庄周见此情形,吃惊地说:“物类相互牵累,这都是因为互相贪利所招致的灾祸啊!”扔掉弹弓转身就跑。

“物固相类,二类相召也。”物类之所以能够牵累,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,是因为普遍具有容易贪利而忘记危险的弱点。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?正所谓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。

该如何面对“见得而忘其形,见利而忘其真”的人生陷阱?还是应该多关注内心,道家注重修心炼性,唯道集虚,认为修心是明道的枢纽。“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。”听夏日蝉鸣,悟人生哲理。

(编辑:西铭)

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,文/道诚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“腾讯道学”微信公众号!(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,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。)

正文已结束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
责任编辑:liuyuanliu
收藏本文

相关搜索

为你推荐

  • 庄子:随贫随富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

    2019-06-24 11:46:55

    视角只盯着眼前一点,那么很多东西会看得如此之大,如此之重要。但是放眼到更大的参照系中,就会显得微不足道。

  • 今日夏至:阳至极 一阴生

    2019-06-18 11:37:27

    夏至,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。这一天,白天变得最长,之后开始慢慢变短。至,就是极,这一自然现象也体现了“物极必反”的道理。

  • 尊道且贵德 道教义理的主旨正在于此

    2019-06-18 10:58:56

    尊道,是以真一大道为宗旨;贵德,则以我之“自然”为表相而入门修行。当内外相合、道德一体时,即可称为“真人”了。

  • 避免病从口入 夏季饮食需谨慎

    2019-06-17 16:42:28

    夏天由于气候和人为习惯,往往存在湿热、脾虚湿困、脾胃寒湿、伤津耗气这几种情况。夏季要健康饮食就是要从避免进一步加重、并且修复这些问题入手。

  • 夏至养生二三事:调息静心 常如冰雪在心

    2019-06-17 16:01:02

    夏季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的疾病,要明显更多一点——也就是说,错误的心理状态,往往会诱导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,最终导致疾病发生。故而夏季养生,首先要“养神”。

  • 《道德经》中大智若愚的智慧

    2019-06-14 15:24:56

  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大智慧,就要看他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,要看他的三观。真有大智的人做事是为公的,不会只考虑到自己的眼前利益。

  • 老子智慧: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看你如何去对待

    2019-06-12 10:57:11

    掌握了辩证法,善于转化的人,能够主动把坏事向好事的方向去转,把祸转化为福,把失败转化为成功。

视频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