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说明

“学道三年,道在天边”,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

[摘要]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所成,这是人间道;从双手满满到放下成真,这是修行道。道虽不同,但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证果。道家修行是从有而证无的,既不能够以有为有,更不能舍有言无。

文/清虚道人

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,五千言《道德真经》中提到的“无为”“少私寡欲”等思想,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。在其影响下,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,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。所谓之“道法自然”,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,便可与道相合。证道的过程,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。为了能够实现“常清静”,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。古往今来,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,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。并非是仙材不可得,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,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。于是要问,所修之道,究竟是在何处呢?

“学道三年,道在天边”,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

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。(资料图)

面对世人修真之心不坚的情况,道教中有一句话叫“学道一年,道在眼前;学道两年,道在身边;学道三年,道在天边”。从字面意思来看,这句话直指一些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:

“学道一年,道在眼前”,是指人们初学道的时候,对道门中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心,眼中看到的所有人事都附着了道的属性。道在眼前,看似触手可得,却又与己无甚大关系,所以才一心想要去求道。此时学道之人的虔诚心最足,从修行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最大;

“学道两年,道在身边”,是指人们已经皈依道门,日常的行住坐卧走都需要按照教内的规矩进行,即可称为是身在道中的状态。从前者对道人的羡慕,到此时亲身在做修行事,这本应是长足的进步。大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,修行当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中求证与历练。这正是道业精进的关键时期,学道之人当要戒除好高骛远的欲心,总觉得道是生天生地的伟大存在,却不知晓瓦石屎溺之中也有道。重要的不是寻找道在何物之中,而是应该从一切物中去发现道的存在。能见其一者,方能够以一而推万物。

至于第三点,曰“学道三年,道在天边”,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离道越来越远的状态。前二者言学道要有精诚之心,修行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魔障,但只要有心求索,就一定能够离道越来越近。但为什么明明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,却又会远离了大道呢?此时,应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想。

“学道三年,道在天边”,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

身心不能清静,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。(资料图)

其一者,是指初学道之人最开始时对道保持着莫名的神秘和向往,随着接触越来越多、越来越深入,则会发现最初仰慕的那些人和事,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,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。在崇高信仰和卑微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后,当初对人间俗世所产生的种种嗔怨之心,又会转移到当下的修学生活中,即便已经身在道门,却仍断不了心中的诸多是非评断。身心不能清静,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,你知晓地越多,更会觉得此是而彼非。以某一定标准去界定他人的道行是否正确,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。这也正是道祖主张“绝圣弃智”的缘由。

所谓“道在天边”,是指满眼只看得见高下与仙俗的对比,满口都是他人的是非对错,却悟不到一切念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祟。这正是修行要去掉的最后一关,即无心无念也。此关若不能过,常以己所有来对比他人所无,除了能为欲心带来短暂的优越感之外,对修行毫无益处。此时的状态,正如南华真人描述的涨潮之后洋洋自得的河伯,表面上看,其修学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许多人,但最终要超越的对象则是本身。不能忘却“我”,就不能接近道。

“学道三年,道在天边”,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

大道超越之方,只在无我。(资料图)

马钰祖师有一首词作《满庭芳·舍家学道》,其上阙写道:“舍家学道,争奈心魔。心中憎爱尤多。心意如猿如马,如走如梭。心生尘情竞起,纵顽心、不肯消磨。心念恶罪,皆因心造,怎免阎罗。”祖师描述的,正是修学之人不能遏制心欲从而生起了诸多魔障的状态。一旦沉沦在欲想之中,虽称修道人,又与俗家人等无异。

大道超越之方,只在无我。所以修行人真正要达到的“道在天边”的第二个境界,是指已然实现物我皆为泯然的状态,看万物都是道,同时又能明白各自似道非道的妙处。道在万物之中,又非单指某一物为道,因此,真修行人所悟之道,既在遥远天边不可诉说,又在自己身中触之可得。此时,言讲的不是与道之远近的关系,而是早已经忘却了求与不求的执着心,当下便是修真、便就是道。心不外求,天边虽远,亦可顷刻而至;念想不息,心力虽尽,却终究遥不可及。是谓真得道,细细想来,却又丝毫无所得,所以说是“道在天边”。

想实现真得道的境界,枢机仍在于一个“我”字。不论是向外求、还是向内证,修道的主角终究是我。道并不是学来的,学的永远都只是心法和方术,唯有以所学之方为途径,学之、用之,达道之时则要遗之、忘之,最终是要实现学无所学、用无所用的结果。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与用其实都离不开使心用心,皆是有为法。以有为来求道,最终还要以无为来悟道。若只把有为当作是得道,何以能求证真正的无待逍遥呢?

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所成,这是人间道;从双手满满到放下成真,这是修行道。道虽不同,但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证果。道家修行是从有而证无的,既不能够以有为有,更不能舍有言无。虽是已达忘境,却知这一路是如何修证而来。因此,马祖在《满庭芳·舍家学道》的下阙中规劝世人曰:“奉劝专降心意,把胜心摧挫,如切如磋。心若死灰,自是神气冲和。真心无染无着,起慈心、更没偏颇。心念善道,皆因心造,超越娑婆。”心中不染,便是清静道境。大道虽在天边,心中却再无所求。

(编辑:如风)

修道,就是在和自己的魔障做斗争

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,文/清虚道人,腾讯道学专栏作家。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“腾讯道学”微信公众号!(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,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。)

正文已结束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
责任编辑:taoismyao
收藏本文

相关搜索

为你推荐

  • 庄子:随贫随富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

    2019-06-24 11:46:55

    视角只盯着眼前一点,那么很多东西会看得如此之大,如此之重要。但是放眼到更大的参照系中,就会显得微不足道。

  • 今日夏至:阳至极 一阴生

    2019-06-18 11:37:27

    夏至,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。这一天,白天变得最长,之后开始慢慢变短。至,就是极,这一自然现象也体现了“物极必反”的道理。

  • 尊道且贵德 道教义理的主旨正在于此

    2019-06-18 10:58:56

    尊道,是以真一大道为宗旨;贵德,则以我之“自然”为表相而入门修行。当内外相合、道德一体时,即可称为“真人”了。

  • 避免病从口入 夏季饮食需谨慎

    2019-06-17 16:42:28

    夏天由于气候和人为习惯,往往存在湿热、脾虚湿困、脾胃寒湿、伤津耗气这几种情况。夏季要健康饮食就是要从避免进一步加重、并且修复这些问题入手。

  • 夏至养生二三事:调息静心 常如冰雪在心

    2019-06-17 16:01:02

    夏季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的疾病,要明显更多一点——也就是说,错误的心理状态,往往会诱导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,最终导致疾病发生。故而夏季养生,首先要“养神”。

  • 《道德经》中大智若愚的智慧

    2019-06-14 15:24:56

  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大智慧,就要看他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,要看他的三观。真有大智的人做事是为公的,不会只考虑到自己的眼前利益。

  • 老子智慧: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看你如何去对待

    2019-06-12 10:57:11

    掌握了辩证法,善于转化的人,能够主动把坏事向好事的方向去转,把祸转化为福,把失败转化为成功。

视频推荐